据报道,北京人民大会堂的灯光下,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微笑着与中方领导人合影留念。这是2025年7月24日,中欧建交50周年峰会的现场。
仅仅半年前,这位欧盟掌门人还高举“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”的大棒,指责中国“低价倾销”。此刻她却话锋陡转:“欧盟加强与中国的贸易关系,与跟美国的关系变坏无关——和中国的关系本身就很有价值。”
字字千钧,如一道惊雷划破布鲁塞尔与华盛顿之间的沉闷天空。
态度180度逆转背后,站着两个“推手”。
特朗普政府挥舞的关税大棒首当其冲——30%的惩罚性关税悬在欧盟头顶。即便有消息传出可能降至15%,但美国的敲诈已让欧洲忍无可忍。与此同时,冯德莱恩在俄乌冲突中盲目追随美国,换来的却是能源价格飙升、产业成本剧增的恶果。
德国民众在寒冬中瑟瑟发抖的画面,成了她政治履历上最刺眼的污点。
展开剩余74%冯德莱恩(资料图)
当内外交困压得欧盟喘不过气时,中国伸出的橄榄枝成了救命绳索。冯德莱恩抵京后几乎会见了所有中方高层,会谈气氛融洽得让观察家们大跌眼镜。她在社交平台高调宣示:“中欧能够实现互利合作,为未来50年的中欧关系定调。”这与启程前强硬要求“中方30天内放开稀土管制”的姿态判若两人。
谈判桌上尘埃落定,两项实质性成果浮出水面。
在关键矿产领域,双方建立了“升级版”稀土合作机制——欧盟汽车业急需的电机材料获得稳定通道。更具全球意义的是《中欧领导人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》,这份文件剑指2025年底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(COP30),双方承诺提交覆盖全经济范围的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。
世界资源研究所负责人戴维·沃斯科点破要害:“这份联合声明证明,气候合作仍能超越地缘政治裂痕。”当特朗普政府任性退出《巴黎协定》时,中欧联手填补了全球气候治理的领导真空。芬兰研究机构数据更显示,中国清洁技术出口已在2024年为全球减碳贡献1%——这块绿色蛋糕,欧洲企业岂能错过?
冯德莱恩(资料图)
冯德莱恩临别赠言意味深长:“所有反制(美国)选项都在考虑范围内。”欧盟随即亮出千亿美元对美商品加税清单。当被问及会否激怒华盛顿,她直言不讳:“欧盟继续跟美国保持接触,但也做好反制准备。”强硬姿态背后,是中国市场赋予的战略筹码。
中方在此次峰会中清晰传递了立场:当前欧洲真正的挑战并非来自中国,相互依赖不是风险,利益交融更不是威胁。正如中国领导人所言:“‘降依赖’不能减合作。”欧盟领导人则首次公开承诺“不寻求与中国脱钩断链”——这句表态在2023年峰会时还被刻意回避。
乐观之余,中欧关系的复杂性仍需清醒审视。欧盟内部仍有声音将2600亿欧元贸易逆差归咎于“不公平竞争”,却选择性忽视自身对华高科技出口管制。冯德莱恩虽未提“去风险”,但仍强调要解决“对俄立场”和贸易平衡问题。
冯德莱恩(资料图)
德企在华商会华东董事马克西米利安·布特克的呼吁意味深长:“请从对华战略中删除‘对手’一词。”德国《经济周刊》更喊话德国总理默茨尽快访华:“若想重拾欧盟领导角色,必须成为中国问题专家。”
中欧峰会落幕时,北京夜空升起的烟花照亮了新的地缘政治现实。冯德莱恩那句“与中国关系本身就有价值”的表态,不仅是50年交往的总结,更是多极化世界的宣言。当欧盟的贸易反制清单撞上特朗普的关税大棒,跨大西洋同盟的裂痕已清晰可见。
这场峰会揭示了一个冰冷现实:没有永恒盟友,只有永恒利益。欧盟对华政策转向背后,是对产业空心化的焦虑,是对战略自主的渴求。当德国车企排队等待中国电池,当法国风电项目依赖中国涡轮机,所谓“脱钩”早成镜花水月。
冯德莱恩返程专机起飞时,华盛顿的决策者们或许正反复咀嚼她的临别赠言。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的警告在此刻格外刺耳:“做美国的敌人危险,做美国的盟友致命。”欧盟的觉醒,正在改写西方阵营的权力剧本。
这场中欧美三角博弈,才刚刚拉开惊心动魄的序幕。
发布于:江苏省卓信宝配资-股票正规配资-全国炒股配资门户-证券配资官网入口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