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刷爆新闻的 “低空经济”,正在悄悄改变未来!
从载人无人机送货到空中观光游览,从农业植保到应急救援,越来越多的 “空中黑科技” 走进现实。
据预测,未来十年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到3.5万亿元,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。
对于今年填报志愿的高考生来说,这不仅是一个新兴风口,更是选专业、谋未来的黄金机会!
今天就带大家看看,哪些高校已经抢先布局,帮你锁定未来的 “潜力专业”!
一、6 所 “双一流” 高校率先开设本科专业,抢占人才高地
2025 年 4 月,教育部发布的新专业目录中,“低空技术与工程” 成为 29 个新增专业之一,瞬间引发关注。
北京航空航天大学、北京理工大学、南京航空航天大学、西北工业大学、北京邮电大学、华南理工大学这 6 所 “双一流” 高校,将于今年 9 月迎来首批该专业学生。
展开剩余83%这几所高校各有绝活!北航和北理工背靠工信部,有着深厚的航空航天背景,在飞行器设计、航空发动机等领域实力强劲,此次开设新专业,能让学生接触到最前沿的航空技术。
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,一直是我国航空航天人才的摇篮,新专业会整合航空制造、飞行控制等优势学科资源,培养既懂技术又能创新的复合型人才。
北京邮电大学则发挥通信领域的专长,将低空技术与 5G、物联网等技术深度融合,未来学生在无人机通信、低空数据传输等方向会有独特优势。
华南理工大学凭借在机械、电子等工科领域的积累,聚焦低空经济中的智能制造、智能装备研发,为低空产业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。
对于成绩优异的考生来说,这些高校的新专业绝对是冲击未来高薪岗位的 “利器”。
二、多所高校 “花式” 布局,构建低空经济人才培养矩阵
除了 6 所率先开设本科专业的高校,众多高校也在用自己的方式拥抱低空经济。
香港科技大学成立低空经济研究中心,依托学校在人工智能、机器人等领域的科研实力,探索低空经济中的智能化应用场景。
华东师范大学成立低空经济空间智能技术研究中心,将地理学、计算机科学等学科交叉融合,为低空经济的空间规划、智能管理提供解决方案。
北方工业大学的无人机学院,专注于无人机研发、应用和管理人才培养,学生在校就能参与无人机测绘、巡检等实际项目。
电子科技大学开设低空产业投资与运营高级研修班,面向在职人员和企业管理者,培养低空经济领域的运营和管理人才,填补行业在商业运作方面的人才缺口。
南昌航空大学建设低空示范校园,打造 “学 - 研 - 用” 一体化的实践环境。
兰州交通大学研究低空经济交叉学科发展,探索低空经济与交通工程、信息科学等学科的融合创新。
青岛大学设置低空经济培训项目,为社会在职人员提供技能提升渠道。
山东大学更是计划设立 “低空技术与工程”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,完善从本科到博士的人才培养体系。
吉林工商学院也将建设低空经济特色学科群,从经济管理、物流等角度为低空产业发展提供支持。
这些高校的多元布局,让不同分数段、不同兴趣方向的考生,都有机会参与到低空经济的发展浪潮中。
三、高职院校精准发力,培养低空经济 “技术尖兵”
在低空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,一线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同样迫切。
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、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、沧州职业技术学院等众多高职院校,纷纷依托现有专业,增设航空维修技术、飞行器维修技术等专业。
以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,学校凭借多年航空专业办学经验,与航空公司、无人机企业深度合作,采用 “订单式培养” 模式,学生一入学就明确就业方向,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从事航空设备维护、无人机维修等工作。
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、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,将传统工科专业与航空特色结合,培养既懂机械制造、电子技术,又熟悉航空设备操作的复合型技能人才。
对于动手能力强、想快速进入职场的考生来说,这些高职院校的低空经济相关专业,是实现 “技能成才” 的优质选择。
低空经济涵盖航空航天、电子信息、计算机、交通运输、机械自动化等多个领域,是典型的交叉学科产业。
未来,那些具备跨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,将成为行业争抢的 “香饽饽”。
比如,既能设计无人机硬件,又能编写智能控制程序,还懂航空法规和商业运营的人才,在低空经济领域将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。
今年填报志愿,不妨把目光投向低空经济相关专业!
无论是想冲击顶尖高校的 “双一流” 新专业,还是选择特色鲜明的地方院校,亦或是投身高职院校掌握一技之长,都能在这个万亿级市场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赛道。
抓住机遇,也许下一个 “低空经济大佬” 就是你!
发布于:广西壮族自治区卓信宝配资-股票正规配资-全国炒股配资门户-证券配资官网入口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